06
2024-06

EASL 2024 | 浙大一院李君教授团队五项成果亮相意大利欧洲肝病年会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4)暨国际肝脏会议(The 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 2024,ILC 2024)于6月5~8日意大利·米兰隆重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课题组涵盖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免疫训练等5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亮相大会,现就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报告。 研究一SEMA6B诱导巨噬细
查看详情
03
2024-06

JH | 肌脂肪变性与肌肉减少症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背景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死亡率相关,且被纳入肝移植等候名单患者的评估中。在肥胖肝硬化患者中,肌肉减少性肥胖与较差的预后有关,这些患者的肌肉不仅质量减少,还表现出肌内脂肪堆积(肌脂肪变性)。这种情况常见于肥胖和老年患者,但也可能发生在正常体重个体中,反映了慢性炎症状态。近日,意大利罗马Sapienza大学转化和精准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
查看详情
29
2024-05

Advance Science | 浙大一院徐小微教授团队发现HBV-ACL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发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一种致命的综合征,短期死亡率高达50%-90%。与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的ACLF不同,HBV-ACLF的短期死亡率更高,且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衰竭更严重。由于ACLF的短期死亡率较高,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临床表现和预后上,但了解HBV-ACLF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样重要。近日,浙大一院徐小微教授团队在Advanc
查看详情
27
2024-05

Bioact Mater | 独辟蹊径:牛乳外泌体助力TNF-α siRNA口服治疗炎症性肠病
1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通常分为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鉴于IBD的主要病理表现局限于肠道组织,非靶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大、疗效降低,口服给药被认为是确保药物直接递送到肠道内致病部位的最佳途径。然而,口服生物制剂,特别是RNA药物,因其对胃肠道环境易感而受到阻碍。因此,需要优化给药技术来提高口服生物药物的性能。 近日,来自韩国首尔的Y
查看详情
23
2024-05

Hepatology | 浙大一院曹红翠教授团队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肝内B细胞的致病功能缓解肝纤维化
研究背景 肝纤维化(LF)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肝脏内CD8+T细胞具有促纤维化作用,NK细胞具有抗纤维化能力,但肝脏内B细胞的作用尚未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肝纤维化治疗方法。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曹红翠教授团队在Hepatology发表了题为
查看详情
22
2024-05

Gut | 嗜酸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IL-4/HB-EGF信号轴调控肝脏再生
研究背景 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切除术和肝移植(LT)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明确IR损伤后肝脏修复和再生的关键分子对改善肝移植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肝脏急性损伤时可以迅速被募集到肝脏并发挥保护作用。但目前嗜酸性粒细胞抑制炎症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Cynthia Ju教授团队在Gut上发表研究论文
查看详情
08
2023-12

生物技术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涉及生物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精确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组,从而实现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未来,基因编辑技术还将在农业、动物育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疗